- 范敏;郭嵘;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结合《诗经》中的情感隐喻,探讨水意象如何作为隐喻载体,承载“爱情是水”“悲伤是水”“思念是水”和“怨恨是水”等情感隐喻的映射。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隐喻映射,揭示了水隐喻背后深藏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旨在加深对《诗经》中水隐喻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2025年04期 v.14;No.8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献涛;
出现于明朝中后期的《金瓶梅词话》,彰显了一种已经不能为古典文学所范围且领先于同时期世界文学潮流的特质,即近代性。这种近代性表现为由一种拒绝将现实世界理想化的人生态度引起的“非诗意书写”、让事物以自身的面目呈现在文学世界里的“回到事物本身”以及由作者创作态度上的真诚而形成的苍凉风格等三个方面。中国近代文学自明朝中后期开始,而不是从晚清才开始,有必要将《金瓶梅词话》列入近代文学的脉络中重新思考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025年04期 v.14;No.8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徐阳;
杜甫创作了百余首含有“歌”字的诗作,学界对其研究解读多从文体和诗体的层面进行,较少考虑其中与音乐存在的传统关系,致使音乐维度研究显得边缘化。然而,“歌”在杜诗中的呈现并非偶然或阶段性,而是贯穿杜甫一生创作轨迹。这些“歌”的描写,形式多样且主题广泛,呈现出多维度和动态变化的特性。它们不仅直接反映了杜甫在音乐与文学交融上的独到见解,同时也间接折射出杜甫个人的音乐活动实践和音乐品鉴能力,再现了部分音乐场景的历史画面。基于对事物完整性的认识,从音乐层面理解杜诗中“歌”字属性,既有助于从美学视角考察杜甫的创作历史,也有助于追溯诗歌传统艺术本真和潜在的艺术面貌。
2025年04期 v.14;No.82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